■ 議論風生
  在涉腐有跡可循的情境下,宋林的“嘴硬”,既漂白不了涉腐污點,也躲避不了制度性反腐的“發力”。
  4月17日晚,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佈重磅消息: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涉嫌嚴重違法違紀,正在接受組織調查。而在16日,宋林還在華潤官網上發表個人聲明稱,“舉報內容純屬捏造和惡意中傷”,“希望有關上級機構及相關部門儘快進行調查”。
  “求調查”的宋林,終究沒能經得起調查,而他的“純屬捏造”等聲明,最終也被證實是嘴硬。他被查的消息爆出後,引起裂變式傳播:其傳播力,跟當事人央企掌門人的身份標簽有關,更源於它背後折射出的反腐新模式與力度:從王文志第二次“微博爆料”到啟動立案,不超過48小時。
  在社交媒體時代,借助微博等“爆料”已非新鮮事,但宋林一案仍有著耐人尋味的意義:一方面,舉報人實名舉報,身份真實性和職業名望加重了其信用籌碼;另一方面,中紀委雷厲風行是此案廣受關註的重要因素,在網絡反腐“螺旋式發展”多年後,互聯網作為舉報工具和信息來源的合法性,得到了認可。
  反腐行動對網絡信源的利用,在民眾認知中已無異議,但從“利用”到“信任”,卻是個相當曲折的過程。在此過程中,不少對貪腐官員、高管的舉報,最後都被證實。對中紀委而言,利用好網絡反腐,也要以實際行動呼應坊間參與。在此意義上,宋林案可謂“分水嶺”,標桿效應顯著。儘管他一直死不承認,可在反腐深化、網絡舉報被採信的語境中,他註定難逃法眼。
  宋林“罪到臨頭”仍嘴硬,或許是抱有僥幸心態。可但凡涉腐,都不會沒有徵兆。從王文志爆料內容看,它既包括宋林涉腐的材料,也包括其私生活層面的“床照”。而“床照”之類問題,也常能起到反腐切口的作用。這類“道德敗壞”跡象,也為宋林被查埋下了伏筆。當然,就眼下看,不少人也希望,有關部門能對宋林“床照”等情節予以說明,以打消公眾心中的疑惑。
  宋林被查,是反腐力度加碼下的必然,也見證了網絡實名舉報對反腐與社交媒體功用的黏合。在其涉腐有跡可循的情境下,他的“嘴硬”,也只能是裝腔作勢,既漂白不了涉腐污點,也躲避不了制度性反腐的“發力”,只能是吞下自釀的惡果。
  □常江(學者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f22hfde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